近年来,不少求职者为了端上“铁饭碗”,轻信所谓的“内部关系”或“特殊渠道”,结果不仅工作没着落,还损失了大量的钱财。今天我们通过真实案例,揭秘这类骗局的层层套路,帮助大家擦亮双眼,远离陷阱!
一、真实案例:代课教师的“编制梦”破灭
小张已经做了三年代课老师,却始终无法通过教师编制考试转为正式教师,时刻面临被解聘的危机。
有一天,同事小李对小张说自己朋友小王可以帮人解决工作编制问题,并将小王介绍给了小张。次日,小张见了小王进行一番交谈后,小王说,你的情况我已经充分了解了,我有内部关系,你的教师编制肯定能办成,但是内部名额,不走正常报考流程,需要35万元打点关系,你知道的....,小张经过一番纠结后,决定冒险一试。
两天后,小张取出全部的积蓄35万元转给了小王。
过了一段时间,小王对小张说,某学校招聘老师,我都已经打点好了,你只要去体检,面试走个流程,等公示结束就可以入职了。小张按照小王的要求做了体检,面试完回了家。接下来的三个月,小张每天沉浸在喜悦中,想象自己站在讲台上的样子。
直到公示那天,小张守在电脑前刷新教育局官网,她一遍又一遍地急切的搜索自己的名字,发现正式录取名单中根本没有她。小张意识到自己被骗,急忙去找小王要求还钱,小王眼看小张已经发现自己骗她,破罐子破摔般地说,我根本没有什么内部关系,招聘信息我只是从网上随便找了给你发过去的,你给我的钱我全还债了,随你怎么办吧。离开后,小张走到警局报了案,将自己在整件事情中被骗的前因后果如实告诉了民警,而小张向民警提供的给诈骗份子转账记录、微信聊天记录等在后续调查中发挥了关键作用。
最终,小王因涉嫌诈骗罪被我院提起公诉。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。
二、诈骗套路大起底:
套路一:“我有内部关系”
骗子常伪装成“能人”,吹嘘认识领导或者掌握内部名额,声称能绕过正规招聘流程。
套路二:“先交钱,后办事”
以“疏通费”“打点费”等名义索要高额费用,甚至伪造收据或者合同增加可信度。
套路三:“假面试,真演戏”
安排虚假面试、体检或者签约流程,制造“即将成功”的假象,逐步骗取被害人的信任。
三、防骗指南:守住钱袋子,远离陷阱
˙通过正规渠道获取招聘信息。
如政府官网、人社部门等,避免轻信第三方机构或个人的承诺。
˙不要轻信“内部关系”或“特殊渠道”。
凡声称“走后门”、“花钱包过”的,100%是诈骗!
˙保留证据,及时报警
如遇诈骗,第一时间保留聊天记录、转账凭证等证据,并向公安机关报案。
˙提升能力才是正道
与其冒险走“捷径”,不如专注提升自身竞争力,通过合法途径实现职业理想。
结语
“花钱买编制”不仅是违法行为,更可能落入骗子的圈套。求职路上,唯有脚踏实地、遵纪守法,才能赢得真正的“铁饭碗”!